今年以來,在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下以及上級司法行政指導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落實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市第八次黨代會和縣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縣司法行政系統政治建設得到新加強、全面依法治縣取得新成效、服務大局體現新擔當、法治為民展現新作為、平安建設作出新貢獻。現將我局2022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黨的建設,為新時代全面依法治縣和司法行政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始終牢記“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持續深化思想理論武裝,落實好“第一議題”制度,把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作為接下來的頭等大事,充分運用理論學習中心組、專題培訓班等載體,持續推進“深調研”工作,在全縣司法行政系統掀起學習宣傳貫徹的熱潮。全面從嚴管黨治警,嚴格落實新時代政法干警“十個嚴禁”要求,打造過硬司法行政鐵軍。
(二)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發揮法治的引領、規范和保障作用。制定《法治陸河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陸河縣法治社會建設實施意見(2021-2025年)》,統籌推進法治陸河建設。著力提升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認真貫徹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全面完成縣政府工作部門和各鎮人民政府法治建設年度報告以及述職述法。把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到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過程,全縣副處級領導干部撰寫學習心得體會共34份。
(三)推進行政復議應訴與執法監督,不斷增強依法行政能力水平。積極深化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充分發揮行政復議與應訴監督依法行政、規范執法行為、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職能作用,多措并舉推進行政復議與應訴工作高質量發展。全年辦理行政復議案件28件、行政應訴案件11件。推廣應用汕尾市行政執法信息平臺和行政執法監督網絡平臺,促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為進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提供堅強保障。嚴格執行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格管理制度,組織全縣行政執法單位公職人員參加行政執法人員資格考試,對543名人員予以發證,對全縣近24名不再從事執法工作人員的執法證件予以注銷清理。開展上年度行政執法案卷集中評查。對各地各部門落實鄉鎮綜合執法標準化建設、完善相對集中處罰權、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裁量權基準制度、全面推行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對專項執法開展等進行指導監督。
(四)落實政府法律顧問制度,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發揮政府法律參謀助手職能,對政府的涉法工作提供法律咨詢、合法性審查、防控法律風險等。完善政府會議制度,包括規范性文件及重大行政決策在內的工作事項,先通過法律顧問股的合法性審查,建立起縣政府工作會議文件審查的前置程序,嚴把行政項目審核關,保障行政決策合法性。2022年政府法律顧問為縣委縣政府出具合法性審查意見320份,其中有規范性文件25份、重大行政決策事項17份、協議事項23份、招標項目5份。
(五)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實體、熱線、網絡三大平臺建設,全力打造現代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全縣建成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1個、鎮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8個、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室128個,128個村(社區)均配備法律顧問,覆蓋率100%。全縣發展人民調解員722名、農村法律明白人513名,形成了“骨干支撐、專兼結合、全域提供”的公共法律服務格局。2022年平臺辦理法律援助案件511件,其中刑事案件277件,民事案件234件;受理人民調解申請446件,化解440件,調解成功率為98.6%;受理公證174件,出證170件。設立“12348”接線座席,組建由律師、法律服務工作人員、人民調解員組成的接線團隊。截至12月,累計接聽群眾咨詢500余件。通過接入廣東法律服務網、掌上12348、粵省事、12348中國法網APP等渠道建設陸河縣公共法律服務網絡平臺,為群眾提供4種公共法律服務咨詢方式、15類公共法律服務事項在線辦理服務、2類群眾學法用法普法服務,整合法治宣傳、律師、公證、法律援助和人民調解等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使群眾的法律服務需求得到一網通辦,實現法律服務“掌上辦”。
(六)推動全民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以法治實踐開創基層依法治理新局面。以學習、宣傳、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為重點,深入實施我縣“八五”普法規劃,大力推進普法工作,充分發揮法學專家、法官、檢察官、行政執法人員、律師等法律人士在法治宣傳教育工作中的優勢作用,成立陸河縣“八五”普法講師團。組織開展2022年國家工作人員學法考試。全縣機關單位制定“八五”普法責任清單并進行公示,組織開展2022年陸河縣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履職評議活動。深入推進“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的實施,全縣培養“法律明白人”513名,切實發揮“法律明白人”在深化法治宣傳教育、化解社會矛盾、參與村民自治中的作用。“民主法治示范村”創建工作成效顯著,螺溪鎮歐田村被評為2022年廣東省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
(七)統籌安全和發展,為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創造安全穩定的政治社會環境。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開展基層矛盾糾紛大排查、大化解專項行動,充分發揮村(社區)法律顧問等作用,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組織2022年度陸河縣人民調解員專題培訓會,全縣各級調解組織調解員共700余人參加培訓。推進社區矯正信息化建設,創建陸河縣“智慧矯正中心”,不斷探索將信息技術運用到社區矯正監管工作中,實現社區矯正人員“可查、可管、可控”,2022年全縣入矯79人,解矯79人,撤銷緩刑1人,現在冊社區矯正對象114人。接收刑釋人員204人,其中監獄及看守所刑滿釋放120人,解除社區矯正人員84人,服刑人員信息核查成功率為100%,預釋放人員銜接率為100%,目前在冊刑滿釋放人員共749人,全部登記在冊,做到無脫管,無漏管。
二、存在問題
(一)法治建設工作進展不平衡。個別單位嚴格落實普法責任制的定位意識還不夠,特別是鎮村法治專門工作隊伍力量不足,經費保障不足;普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有待提高,高質量普法內容供給不足,社會力量參與力度還需加大。
(二)行政執法力量薄弱。各鎮行政執法編制多數為新招錄公務員,缺乏執法經驗和執法資質,導致執法隊中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較少。縣直單位中存在具備執法資格的人員不足,無法開展執法,以及沒有合理調配有執法證的人員開展執法工作的情況。
(三)本縣律師資源不足。由于市場等原因,2021年之前我縣律師數量一直呈減少趨勢,每年都有律師流向珠三角經濟發達地區執業,很少有外地律師前來我縣設立律師事務所或轉所到我縣執業。我縣律師資源較難支撐全縣128個村的法律顧問人數需求,超過一半的村(社區)法律顧問需要聯系外市支援,管理難度相對增加,服務質量打折扣。
三、2023年工作思路
(一)進一步強化行政執法監督。緊盯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落實、行政執法“兩平臺”應用。充分發揮縣委依法治縣辦的牽頭抓總作用,強化對全縣行政執法工作的統籌協調,進一步理順體制機制,及時研究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指導督促各鎮各部門做好行政執法工作,推進行政執法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不斷提高行政執法能力和水平。著力提升行政執法人員的法治素養,提高其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解決問題的能力。嚴把執法資格準入關口,抓好行政執法人員上崗前的法律知識培訓和考試,促使其全面掌握行政執法內容和程序要求,切實提高行政執法隊伍專業化、職業化水平。
(二)進一步加強法治宣傳。在運用新媒體普法上精準發力,讓互聯網成為普法主戰場,讓普法工作更加貼近群眾。探索本土文化與法治宣傳有效結合的途徑和方式,打造具有陸河特色的法治文化陣地和宣傳品牌,落實常態化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平安建設、禁毒工作宣傳,為全面促進基層治理法治化、實現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示范縣”提供更堅強的法治保障。
(三)努力推進“智慧社矯”建設。對照司法部《社區矯正中心建設規范》《“智慧矯正中心”考核評價表》及“智慧矯正”系列標準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積極推進陸河縣社區矯正中心建立。
(四)加大法律顧問對政府事務的參與力度。充分發揮法律顧問股的職能,為縣政府涉法工作提供法律咨詢及合法性審查,保障政府工作沿著法制軌道正確運行。提高法律顧問的綜合素質,提高業務水平和應對決策風險的能力。
(五)力爭實現“矛盾不上交、矛盾解決在基層”的目標。貫徹落實省司法廳、市司法局《關于加強人民調解員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繼續深入推進堅持發展“楓橋經驗”實現矛盾不上交三年行動。力爭全縣規范化調委會達到100%,全縣人民調解成功率達到98%以上。
陸河縣司法局
2023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