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綠美陸河生態建設,科學規范開展縣鎮村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切實提升縣鎮村綠化水平,結合陸河縣實際,特制定《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方案》,現作以下解讀:
一、制定背景
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牢固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落實省、市、縣關于綠美生態建設工作部署,扎實推進綠美陸河生態建設,落實我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統一綠化管理標準,建立責任明晰、管護標準、投入規范的管護機制,結合工作實際,制定了《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方案》。
二、文件的制定過程
縣林業局在研究相關文件精神后,結合我縣實際,牽頭起草《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方案》,并征求各鎮人民政府和縣直有關單位意見。對于收到意見反饋進行認真研究并修改完善,形成《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方案》(送審稿)》。
三、主要內容
《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工作方案》包括陸河縣綠化種植和管護的總體要求、工作職責、種植要求、管理養護要求、保障措施等五部分。
一是總體要求。確定本工作方案指導思想、指示精神,貫徹落實上級工作部署,明確具體目標。
二是工作職責。根據各綠化區域分類,各相關部門明確各自工作職責,按照具體要求落實好綠化種植主體責任。
三是種植要求。提出了對科學選擇綠化樹種、把握造林綠化時節、綠化種植技術措施的具體規范要求。(一)科學選擇綠化樹種。根據不同的種植場景選用不同功能的樹種。選擇鄉土樹種,慎用外來樹種;加大鄉土樹種采種生產;選擇適度規格的苗木,應使用全冠苗。(二)把握造林綠化時節。宜在樹木非生長季栽植,選擇在1~2場透雨后陰天或小雨天的早晨或晚上進行栽種,避免陽光暴曬,避免7~9月種植,提高種植成活率。(三)綠化種植技術措施。主要種植技術措施包括整地、挖穴、回土與施基肥、種植、支撐、圍堰澆水、覆土等。種植責任單位要及時做好種植現場清理工作,確保種植后現場整潔有序。
四是管理養護要求。明確了管護責任主體和管護主要技術措施。(一)管護責任主體。因地制宜壓實縣鎮村綠化美化管護責任。確定綠化項目竣工前后管護責任主體;進一步明確村莊綠化管護責任,對于個人區域、公共區域的管護提出具體要求。(二)管護主要技術措施。管護主要技術措施有澆灌、施肥、拆除包裹布條、修剪與整形(根據需要)、有害生物的防治、補植與改植、防護、清理。管護單位要建立完善綠化管養工作臺賬;對因人為因素導致樹木及花草毀壞死亡的進行通報批評,涉及違法的移交相關部門處理。
五是保障措施。對強化組織保障、強化督導考核、強化資金保障、強化宣傳引導等四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