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縣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陸河縣防溺水工作實施方案》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組織實施。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縣應急管理局反映。
陸河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3年7月15日
陸河縣防溺水工作實施方案
一、總則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應急管理重要論述,進一步構建陸河縣防溺水工作機制,明確縣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主要職責,全面加強我縣防溺水工作,根據《汕尾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加強防溺水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通知》(汕府辦函〔2022〕68號)的要求,結合我縣防溺水工作實際,制定本方案。
二、工作目標
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失職追責、積極預防、依法處置”的原則,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進一步完善預防溺水工作各項制度,壓實地區、部門、單位監管責任,建立“政府主導、部門協作、鎮村為主、聯防聯控”的防范工作機制,增強防溺水安全意識和防護能力,切實做好各項防護措施,努力構建齊抓共管防溺水的長效工作機制,確保廣大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定,實現“平安陸河”的工作目標。
三、機構設置
按照“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工作要求,成立陸河縣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組長由常務副縣長兼任,副組長由分管教育、水務、文廣旅體、公安工作的縣領導同志,縣應急管理局主要負責同志兼任,成員由各鎮人民政府、縣委政法委、縣委宣傳部、縣公安局、縣應急管理局、縣教育局、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縣自然資源局、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縣水務局、縣衛生健康局、縣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縣交通運輸局、縣氣象服務中心、團縣委、縣婦聯、縣關工委分管負責同志兼任。
縣教育局要對標省、市成立防范學生溺水工作領導小組。各相關部門要制定具體防溺水工作方案和措施。各鎮要相應成立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完善落實鎮負總責和村委會(社區)具體負責的屬地管理責任,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各部門齊抓共管的防溺水工作格局。
四、會議制度
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每年至少組織召開一次聯席會議,研究部署防溺水工作,分析研判防溺水工作的形勢,并定期開展防溺水工作檢查,排查存在的安全隱患,督促各級各部門各單位落實工作舉措。如遇重大事項,可隨時召開。
五、責任體系
縣突發事件應急委員會統籌牽頭抓總,全面督促落實“屬地管理”和“防溺水專項工作小組”成員單位的監管責任,各鎮負總責和村委會(社區)具體負責的屬地管理責任,健全“地方政府、部門、社會、學校、家庭”五位一體防溺水責任體系,明確職責分工、層層壓實責任、常態調度落實,通過網格聯動形成一級抓一級、全面抓落實的工作機制,織密防溺水安全網,嚴防溺水事故發生。
六、主要措施
(一)強化未成年人防溺水工作。
1.縣教育局:把預防少年兒童溺水工作列入學校安全工作年終考評;督促指導學校加強學生在校期間管理;指導學校通過公共安全教育課、校園宣傳、主題教育活動等方式加強預防溺水安全集中教育;督促指導學校通過家校互動平臺、家長會等方式強化家校聯系,增強學生家長或其他監護人預防少年兒童溺水的安全意識,落實教育系統防學生溺水的主體監管責任。
2.學校:要加強預防學生溺水安全教育宣傳,層層落實防溺水教育責任,把防溺水安全納入開學第一課的重要內容進行宣傳教育;加強學生在校期間安全管理,嚴防學生在校期間私自下河游泳;要在校內易發生溺水的地方設置警示標志,全面加強防護措施;加強家校溝通聯系,督促家長落實監管責任,落實學生在校期間防溺水的主題教育責任。
3.家庭:學生家庭及家長(或法定監護人)是預防中小學生溺水的第一責任人,要切實履行對孩子的主體監護責任。要加強家庭教育,教育未成年人不前往任何危險的水域進行游玩、游泳、釣魚、捕魚等危險活動。
(二)落實基層政府及職能部門的監管責任。
1.鎮政府:負責轄區內溺水預防、救助和處置工作。負責防溺水的組織協調、調度督導、檢查考核等工作;對轄區內的不安全水域,要建立隱患排查與整治臺賬,督促相關單位設置醒目的永久性安全警示牌、安裝隔離防護設施等,落實安全監管責任人。負責組織專職巡查隊伍,在特殊時期、特殊水域進行不間斷巡查,組織好勸導勸阻工作,落實防范措施,消除安全隱患。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涉水區域周邊人員的宣傳教育和管控,突出抓好雙休日和節假日學生脫離學校、留守兒童遠離父母等薄弱環節的監管,對存在隱患的危險水域,做到警示標志全方位、隱患治理全覆蓋、巡邏巡查全時段。
2.村委會(社區):加強對轄區內水域的巡查,排查溺水安全隱患。對轄區內的水坑、水塘等水域,落實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安排專人負責。在不安全水域設立公示牌,公布管理責任人和管理職責及應急救援聯系方式。成立防溺水巡查救援隊伍,開展日常巡查看護、專門人員值守,并制定應急救援方案,對不幸溺水人員及時救助。利用宣傳欄、文化墻及廣播、板報、標語等形式廣泛宣傳預防溺水安全常識,在不安全水域安裝農村大喇叭進行宣傳警示。建立村干部包組的工作機制,將不安全水域監管分片分塊包保到人,緊盯重點危險水域,加強巡視,及時防范。要積極推進實行防溺水“網格化”管理,以社區為大網格、村民小組為中網格、網格員管理區域為小網格,以網格為單元,將監管職責分解到每一個網格單位,將監管任務明確落實到具體的個人,確保水域監管不留死角。
3.縣委政法委:將防溺水工作納入平安建設內容,配合推動防溺水工作,參與檢查指導,對防溺水問題突出地區實施掛牌整治。
4.縣公安局:把預防溺水事故作為公共安全的重要工作內容,加強工作指導,提升應急處置能力;深入開展溺水事故引起的不穩定因素排查化解工作。會同水務、自然資源部門嚴厲打擊非法采砂、取土以及對塘壩任意改造等行為;加強少年兒童溺水事件的現場處置。
5.縣水務局:按照屬地管理和職責分工,指導各地做好山塘、水庫及河道安全警示工作;督促指導各鎮排查山塘、水庫安全隱患。
6.縣應急管理局:充分發揮應急管理統籌協調作用,并督促相關部門完善非煤礦、尾礦庫及涉水危險生產區域的警示標志、防護設施,協助和指導溺水事件救助工作。
7.縣交通運輸局:負責指導帶電子顯示屏運營車輛播放防溺水宣傳標語,督促各交通在建項目公司在臨水路段懸掛防溺水宣傳橫幅、張貼標語、設置警示牌。
8.縣自然資源局:加強對礦產資源的管理,協調相關職能部門督促有關企業對持有效期內采礦許可證的礦山遺留下來的坑洼進行回填并復綠,無法回填的應設立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
9.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負責房屋建設項目因建筑施工而形成的水池、水坑的管理,加強建筑施工監管,嚴格執行“圍擋”作業,及時消除在建工地水坑隱患,嚴防無關人員進入工地。督促建筑施工單位及時回填危險水池、水坑,無法回填的應設立警示標志和防護設施;加強對城鎮園林綠化部門所管理公園內水塘、湖泊及水上游樂場所設施的安全管理工作的指導監督,要求相關管理部門在公園內水塘、湖泊的醒目位置設立警示標志,并加強巡查管理工作。
10.縣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指導全縣各類景區做好防溺水工作,督促各旅游景區在涉水區域設立警示標志和安全宣傳欄,加強宣傳教育,完善安全設施,開展巡查防范,讓游客深入了解存在的風險性。加強游泳場館的監督管理,定期組織安全檢查,督促各游泳館(池)做好安全防范,確保緊急救護措施落實到位。督促各場館(池)建立健全安全生產崗位責任制、溺水搶救操作規程、溺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游泳設施、設備、器材安全檢查制度、救生員持證上崗、定期培訓制度等安全保障制度和措施。對未取得經營高危險性體育項目許可的游泳場館,按照管理權限依法予以處理,在檢查中發現安全隱患的定期整改或停業整頓。鼓勵各游泳場館向中小學生實行成本優惠價開放。加強對游泳協會監督管理,壓實游泳協會責任。
11.縣衛生健康局:督促各游泳館(池)的衛生消毒、緊急救護等措施落實到位,做好溺水救治工作。組織各醫療機構開展溺水應急救治培訓,在接到溺水事故報告后第一時間組織急救隊伍趕赴現場開展搶救。
12.縣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督促企業履行安全主體責任,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做好企業員工防溺水宣傳教育和培訓工作。協調各電信營運商開展防溺水公益宣傳,通過手機短信等形式普及防溺水常識,加強重點時段的警示提醒。
(三)落實相關部門的社會責任。
1.縣委宣傳部:負責配合主體單位做好防溺水知識宣傳。協調縣融媒體中心、各自媒體平臺推送防溺水宣傳教育信息,普及防溺水知識。
2.縣氣象服務中心:及時提供氣象災害預警信息,加強對氣象災害防御知識的科普教育。
3.縣婦聯:依托城鄉社區家長學校、兒童之家、婦女之家等服務陣地,面向廣大家庭和兒童,特別是農村留守兒童、困境兒童及其監護人,開展形式多樣的防溺水主題宣傳教育活動。
4.團縣委:發揮青年志愿者的作用,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團屬媒體平臺優勢,開展形式多樣的少年兒童防溺水宣傳教育活動,加強對少年兒童的安全教育,增強少年兒童安全意識和自救自護能力。
5.縣關工委:配合相關部門開展留守兒童、農民工子女等防溺水安全教育。
七、工作機制
(一)宣傳教育機制。在江河、山塘、水庫、湖坑等重點水域設立游泳安全和防溺水警示宣傳標語、標識,進行溫馨提示和安全提醒。要通過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等形式,突出夏季和假期游泳安全和防溺水知識宣傳教育,通過播放、登載游泳安全和防溺水教育專題節目(片)、公益廣告、滾動字幕和專題報道等,擴大防溺水安全宣傳教育的社會覆蓋面和影響力。縣科技工業和信息化局要協調各電信營運商開展防溺水公益宣傳,通過手機短信等形式普及防溺水常識,加強重點時段的警示提醒。要在主要道口、醒目位置、重點水域懸掛防溺水宣傳橫幅(標語),設立防溺水宣傳板報(墻報)、警示標牌,宣傳普及游泳安全和防溺水知識。縣教育局和學校要建立防學生溺水宣傳教育機制,通過各種形式和載體,全方位加強對學生的防溺水安全教育,使學生牢固樹立安全意識,提高自救自護能力。要特別做好留守兒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單親家庭子女等重點學生的安全教育。各企事業單位要加強對員工的防溺水培訓教育,加強安全教育信息推送,經常性在微信工作群發布有關防溺水等安全知識。
(二)隱患整治機制。要完成對所屬區域內所有水域的安全隱患排查,設置安全警示標牌,對重點區域設立安全隔離帶、防護欄,增放救生圈、長木棍等救生用品。加強對在建工地、人工開挖或自然形成水潭周邊的隱患排查。要組建義務巡邏隊、志愿者隊伍,每天定時對山塘、水庫、河流等水域加強巡查,防止私自到上述水域游泳、戲水等。要創新推行“技防”,推行使用無人機防溺水,充分發揮無人機實戰應用能力,堅持“空中+地面、防范+宣傳”的巡防模式,發揮無人機視角廣的優勢,全方位開展防溺水巡控工作;利用無人機喊話功能,及時勸阻危險行為和播放防溺水安全宣傳標語,杜絕溺水事故發生。
(三)應急處置機制。要建立完善防溺水應急預案并開展演練,鎮、村兩級要建立應急救援隊,村級3—5人,鄉鎮5—10人,衛生部門要組建區域內1—2人救護小組,切實提升應急救援能力。要整合社會力量,公布應急救援電話,發生溺水事故造成人員傷亡的,屬地政府和相關部門要迅速啟動應急響應機制,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進行救援,同時做好信息報送和善后處理各項工作,必要時依法啟動司法程序進行處置。
(四)責任追究機制。要制定完善防溺水工作方案,各部門、鎮、村委(社區)要根據職責分工,加強督促檢查,對因防溺水安全教育宣傳責任不落實、管理措施不到位、重點水域漏管失控等而導致溺水事故的,和因組織在野外游泳點游泳而導致溺水事故的,要嚴肅追究當地有關部門和單位的責任。
(五)保障獎勵機制。要將防溺水工作納入民生保障范疇,安排一定的資金用于防溺水宣傳教育、隱患排查、獎懲激勵等,有條件的可以設立“防溺水見義勇為基金”,對在防溺水工作中涌現出的見義勇為人員給予表彰獎勵,弘揚社會正氣。
八、工作要求
(一)形成工作合力。各鎮各單位要高度重視防溺水工作,切實增強工作責任感和使命感,建立并落實好聯席會議制度,研究防溺水重點問題和應對舉措,部署工作任務,落實工作責任,加強協調配合,確保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各鎮各單位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更加具體、更便于操作的實施細則,狠抓落實,確保抓出成效。
(二)確保信息暢通。安全信息是了解安全形勢、掌握安全動態、指導安全工作的重要基礎,是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各鎮各單位要按照應急信息的報送要求認真做好相關信息報送工作,堅決杜絕信息遲報、漏報、瞞報。專項工作小組各成員單位要落實專門股室負責防溺水工作,做好相關信息的溝通聯系。
(三)強化督查落實。各鎮各單位要具體落實本鎮本單位開展防溺水工作方案和措施,并對本單位防溺水事故專項工作開展情況進行督查,確保防溺水工作制度化、常態化,切實形成長效機制。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