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雞
窯雞是一道廣東客家名菜,它是客家人智慧與創意的結晶,與客家人的遷徙歷史和農耕生活緊密相連。在古代,窯不僅是用來燒制陶瓷的,還是一種獨特的烹飪工具。客家人利用當地的泥土和燃料資源,創造出了窯雞這種獨特的烹飪方式。相傳有個書生,上京赴考名落孫山,心灰意冷。在回鄉路上,身上盤纏又遭歹匪洗劫,礙于讀書人面子薄,不敢向人家求乞。饑餓難忍時,恰恰拾到一只被獵人打傷的山雞,便用小石頭壘起窯,拾柴生火燒熱,把山雞用濕泥裹住放入窯里燒烤,雞熟剝開泥后,異香撲鼻。突發奇想,仕途無望,何不經商,于是回鄉后經營起獨家 “燒窯雞”。因燒窯雞的滋味別致,肉質鮮嫩,香氣異常,生意紅火。后因客家人的遷徙逐漸傳入嶺南地區,成為廣東客家名菜,陸河窯雞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陸河地區自然資源豐富,為窯雞的制作提供了豐富的食材來源,如肉質鮮美、營養豐富的精選陸河梅園走地雞等。同時,陸河客家人善于利用周邊的泥土等自然材料來制作窯體,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但肉嫩鮮香多汁,色澤金黃,滋味別致。 隨著時間的推移,陸河窯雞的制作方法逐漸從簡單的陶器燒制演變為利用泥土搭建的土窯進行燜制,在演變過程中,人們不斷嘗試和改進調料配方和燜制技巧,現代陸河窯雞在制作方法上保留了傳統的土窯燜制工藝,同時融入了現代化的調料配方和烹飪技巧,使得窯雞的口感和風味更加豐富和獨特,成為了一道廣受歡迎的陸河特色美食。
準備材料:
主料:精選陸河梅園走地雞;
輔料:調味料;
制作過程:
1.將雞宰殺洗凈后掏空腹腔,把雞翅塞進雞嘴里。調味料混合均勻,抹在雞身上,雞肚子里也要抹到,封上保鮮膜,腌制3小時以上;
2.腌制好后,先用荷葉或芭蕉葉包裹好雞,再用錫紙將其多裹幾層,把腌制的湯汁也一起倒入錫紙內;
3.往土窯爐內放入充足的柴火,將泥塊燒至紅色。待炭火燒至泥塊紅熱時,將包裹好的雞放入土窯中,用鐵鍬等工具將上部燒紅的土塊蓋至雞上,最后用松散泥土再覆蓋一遍。等待60-90分鐘左右,即可開窯取雞。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