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將牢記囑托、不忘初心,以堅定的信念和扎實的工作來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為全省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作出更大貢獻,以實際行動向習近平總書記、向黨中央、向全省人民交出一份合格答卷。”日前,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黨組書記趙坤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表示,在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已經成為當前全系統上下的共同意志、共同目標和共同行動。
牢記囑托
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提出四個方面重要要求。能否請您談談感受和體會?
趙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四個方面重要要求,具有重大政治意義、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為我們在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進一步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們要深刻銘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不斷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踐行“兩個維護”,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統領一切工作,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接續奮斗,以新擔當新作為把改革開放不斷推向深入。
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是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頭等大事和首要政治任務。按照省委部署,全系統已經掀起了學習宣傳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熱潮。大家紛紛表示,要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為統領,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光榮傳統,堅持改革開放的正確方向,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年來的經驗和啟示,結合實際,真抓實干,奮力開創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新局面。
南方日報:廣東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未來將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
趙坤:我們要堅持用好改革開放“關鍵一招”。堅持向改革要動力,以開放促發展。要全面貫徹中央、省全面深化改革工作部署,深入推進簡政放權,高標準完成機構改革任務。要扎實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和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實施“告知承諾制”審批改革措施,推進建筑業企業資質行政許可智慧審批,加快住房公積金數據共享和手機便捷服務,切實優化管理服務,提高工作效能。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契機,推動對港澳在建筑業領域實施特別開放措施,攜手港澳建筑業企業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集中精力
促住房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推動高質量發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有哪些具體措施?
趙坤:我們要集中精力提高發展質量。堅持新發展理念,大力轉變粗放式發展模式。要以提升工程質量安全為核心,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做到監管全方位、全覆蓋;要進一步優化完善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推進“1+1+9”工作部署的政策舉措,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推廣綠色建筑,推動建筑產業現代化;強化風險防控,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住房制度,持續開展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完善住房保障制度,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垃圾分類和城市“廁所革命”,加大工地揚塵治理力度,堅決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總結推廣廣州永慶坊“微改造”等經驗,穩步推進老舊小區改造,用“繡花”功夫做好歷史文化名城、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利用,培養嶺南建筑傳統工匠、繁榮建筑創作,以高質量的人居環境建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有哪些具體措施?
趙坤:我們要積極助力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堅持城鄉統籌、區域協調、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同步推進。加快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完善以城帶鄉基礎設施建設機制,推廣鄉村規劃設計建設運營一體化試點建設經驗。全面啟動鎮級污水廠建設,廠網同步,提高農村污水收集處理覆蓋面。推動農村生活垃圾源頭分類處理和治理市場化運營,完成鎮級填埋場整治。持續開展“三師下鄉”活動,探索建立“鄉村規劃師”制度,推動設計下鄉,高質量編制實施鄉村規劃。深入推動“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實施。加快推進城市管理綜合執法、綠色建筑、住房租賃、物業管理等立法進度。理順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體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深入推進數字化、精細化、智慧化城市管理,推動全省數字化城市管理平臺全覆蓋。嚴肅查處違法發包、轉包、違法分包和掛靠等行為。廣泛深入創建模范機關,不斷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提高站位
加強黨的領導聚焦民生事業
南方日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將怎么落實?
趙坤:我們將繼續堅持不懈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要位置,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以良好的政治文化涵養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正確選人用人導向,著力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認真抓好意識形態工作,持之以恒正風肅紀,奮力開創全省住房城鄉建設工作新局面。
南方日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對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和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工作有哪些新的措施?
趙坤: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期間,實地考察了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強調“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我們要深刻銘記總書記的殷殷囑托和深切期望,用“繡花”功夫把深厚的文化軟實力真正融入到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真正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精神能源和思想動力。要抓緊總結推廣廣州永慶坊改造經驗,自覺運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做好老舊小區改造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聚焦基礎設施短板,解決“改什么”的問題。要堅決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以補齊民生短板為出發點,針對老舊小區突出問題,尤其要與“廁所革命”、垃圾分類等工作統籌考慮,精準施策,列出清單,用“繡花”功夫,一項一項實施完善,切實提高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是進一步理清改造思路,聚集探索體制機制,解決“怎么改”的問題。要打破固有思維困境,從制度、規劃、操作、實施等層面解決問題,建立黨委和政府統籌、街道小區組織、專業隊伍實施、居民全程參與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并與掃黑除惡專項斗爭工作相結合,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加快推進老舊小區改造進度。
三是進一步強化責任擔當,聚焦提升治理能力,解決“管理難”的問題。按照統一領導、分級負責、重心下移、條塊互補的原則,把老舊小區改造過程變為推動老舊小區治理轉型提升過程,實現居民自治和改造提升同步,并建立適合老舊小區特點的科學長效管理模式和機制,努力構建共建共享共治的老舊小區微改造工作格局。
綜述
聚焦民生事業和生態文明建設
大力推進空間優化和改革創新
“廣東這些年在水體凈化和生態修復等方面成效顯著,讓我們這些外來的投資商印象特別深刻。”近期,德國《商報》刊發的一篇深度報道,以東莞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改造前后變化為例,為廣東近年在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等方面的工作成績大力點贊。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表示,廣東的生態文明建設搞得好不好、城鄉的高質量發展有沒有實現、人民群眾的幸福獲得感是否深刻……每一樣都有住房城鄉建設系統的責任擔當。
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還大力發展綠色建筑,起草了《廣東省綠色建筑條例(草案)》,開展綠色建筑量質齊升行動,創新綠色建筑評價管理機制。下一步該廳將繼續堅持以人為本,始終為提高老百姓的工作與生活幸福感不懈努力。
深入治理城市病助力大灣區建設
“要建設美麗廣東,實現城鄉的生態崛起,就必須首先優化空間格局,推進綠色發展。”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廣東近年已全面完成住房城鄉建設部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改革試點省改革任務,建立了分級管理、分類管制、層級傳導、權責明晰的規劃管理新機制,形成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城鄉規劃基本建成“數據一張圖,管理一張網”,使城鄉規劃權威得到加強,城鄉建設秩序進一步規范。截至10月底,全省84個縣(市、區)中有21個已編制完成縣(市)域鄉村建設規劃,16857個行政村中有7846個編制完成村莊規劃。在此基礎上,全省大力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三年攻堅”行動計劃實施,全面提速各地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開展專項治理,大力整治工地揚塵,各項任務按節點推進。
廣東近年大力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城市地下綜合管廊總長度約100公里,另有約300公里在建。同時,城鄉環保基礎設施的短板也在有效補齊。截至10月底,全省新增城市(縣城)污水處理設施23座,日處理能力141.5萬噸,配套管網7305公里;新增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7座(日處理能力2.7萬噸),累計建成運營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30座(日處理能力10.8萬噸)。已建成23萬個村級垃圾收集點、2000余座鎮級垃圾轉運站、約20萬人的村莊保潔員隊伍,新增鎮級污水處理設施47座(累計建成399座,設計處理規模448.162萬噸/日,配套管網1893.03公里)。加快推動公廁建設和提升改造,全省完成1210座城市公廁建設,占年度任務目標的87.2%。
在此基礎上,全省目前有41個設市城市已開展海綿城市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生活垃圾分類試點建設、城市更新工作、綠色建筑推廣、歷史建筑保護利用、特色小(城)鎮建設等均在穩步或加快推進。今年前9個月,全省新增綠色建筑面積4799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4%。裝配式建筑穩步發展,預計全年新建裝配式建筑面積超過1000萬平方米。今年廣東對違法建設的治理力度也不斷加大。1—10月,全省共治理違法建設8879.27萬平方米(含拆除6298.82萬平方米),任務完成率113.6%。
加快建立多元化住房供應和保障體系
再等3年,蔡先生與木棉嶺、布心和玉龍片區原有的8000多戶當事人就能回遷原址——過去,這里曾經是“二線插花地”,隨著深圳市首個大型棚戶區改造項目和典范項目的順利實施,一次性解決了困擾當地多年的重大安全隱患,同時還將在原地建成一片配套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示范社區。
今年以來,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加快建立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并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取得了一系列顯著成效。
一是棚戶區改造提速。截至10月底,全省新開工棚改住房31603套,任務完成率122%;基本建成棚改住房32634套,任務完成率184.8%;發放租賃補貼23688戶,任務完成率136.7%。
二是大力發展租賃性住房和試點共有產權住房。截至10月底,全省已建立1家省屬專業化住房租賃機構,18個城市成立了38家國有住房租賃企業,20個市已建立政府住房租賃管理服務平臺并正式上線運行。
三是農村危房改造加速。今年下達農村危房改造任務40407戶(含國家任務15700戶),開工建設39393戶,開工率為97.49%,竣工26134戶,竣工率為64.68%。
四是著力做好防范化解房地產風險各項工作,加快建立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確保房價總體保持平穩,庫存處于合理區間。
五是住房公積金管理使用效能提升。大力引導各地公積金提取向首次置業者傾斜、重點支持剛性住房需求。今年1—9月,全省發放住房公積金個人貸款526.45億元,為11.2萬戶繳存職工家庭提供資金,支持其購買首套或二套改善型自住住房。同期,支持456.14萬人次提取公積金,提取金額達1262.6億元,其中住房消費提取占87%以上。
此外,該廳還深入摸排涉黑涉惡線索,開展規范房地產市場、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打擊建設工程行業強攬工程、惡意競標等13個專項整治行動。
推進放管服改革和制度創新促高質量發展
幾個月前,廣東在工程建設領域積極引入商業保險制度的消息引發了全國關注。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不完全統計,自今年新政正式實施以來,全省合計保費收入4549萬元,保額達22.2億元,承保數量1584件,承保施工企業數974家。其中中國平安保險公司為清遠市廣清城軌項目某單個標段項目便釋放了1600萬保證金。
在建設工程領域采用保險機制是國際的通行做法。廣東的積極實踐,不僅是在為建筑企業“減負”,同時也降低了千萬建筑工人“被欠薪”的風險。近年來,類似建設工程保函這類制度創新和政策創新越來越多。
據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透露,近年該廳高度重視通過大力推進“放管服”改革創新來助力廣東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
在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方面,除了推進強市放權,推動工程建設項目涉及的6項省級審批事項下放和加快廣州、深圳兩個國家試點城市的改革試點工作以外,該廳還將全省施工許可證核發辦理時限總體上壓縮到法定期限的30%(5個工作日)以內,并積極構建全省統一的施工圖設計文件電子審圖系統,推行聯合審圖和聯合驗收。
管理服務進一步優化。該廳已將大部分省級建筑企業資質行政許可事項委托下放廣州、深圳實施,省級行政許可總量由去年的1.9萬項下降至1萬項,并實施廣東自貿片區建筑業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資質許可“告知承諾制”,行政許可辦結時限由法定20個工作日下降為2個工作日。此外,還推進“互聯網+”數字政府建設,實現“網上申報不打烊,網上審批不見面,交件取件零跑動”。
“在支持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我們的措施也越來越扎實有效。”據該廳介紹,今年全省積極推進結合實際延長降低企業住房公積金繳存比例時間,大力支持企業降成本;同時推進建設工程保證保險制度,有效降低建筑企業成本;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實行用工實名管理,進一步規范生產秩序。
“當前,粵港澳建筑服務合作也在不斷深化。”該廳負責人介紹,我省建筑企業近年組團赴港對接“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項目近200項,籌建“一帶一路”建設產業聯合會等行業組織,粵港澳建筑業企業攜手“走出去”步伐加快。該廳廣泛引入香港工程建設領域的優勢專業機構和人員在試點項目直接從業,香港工程建設模式已在前海、橫琴自貿區項目上試點實施。此外,建筑創作在廣東得到的有效扶持也日益明顯。目前,我省已制定實施繁榮建筑創作政策,舉辦“建筑春天”高峰論壇,凝聚建筑創作新動力,并健全適應建筑設計特點的招投標制度,培育有國際競爭力的建筑設計隊伍。(記者 馮善書)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