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省委宣傳部聯合印發《“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進一步深挖“媒體+”力量,助力“百千萬工程”。8月4日,陸河縣邀請到南方日報、汕尾日報、汕尾廣播電視臺、陸河融媒等媒體代表和果田農業、國泰青梅、日耀農夫、烏盾山、華南茶業等媒體與企業代表召開陸河縣“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座談會。
座談會圍繞“農業增效益、農村增活力、農民增收入”,深化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快融入廣東現代鄉村產業體系進行座談,以“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啟動農產品市場體系新引擎。
八個著力,構建“媒體+”賦能體系
會議發布了《陸河縣“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的首要任務是,著力推動“媒體+市場”聯動,實現產銷對接,深化“南品北上、北品南下”,推動陸河青梅、油柑等土特產等走進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地區,打通產銷路徑。
《方案》圍繞“媒體+文化”共生、“媒體+生活”交融、“媒體+產業”融合、“媒體+品牌”增效、“媒體+科技”創新,結合“陸河三寶”(青梅、油柑、茶葉),積極聯動央媒、省媒、市媒,探索數據賦能,培育企業龍頭,以“吉康有禮”“云上陸茶”等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塑造品牌,做有故事的“文化農產品”,打造農文旅消費新場景,激發產業活力。
《方案》以“媒體+智庫”聚合、“媒體+服務”轉變為著力點,深化品牌建設與市場研究,強化智力賦能,進一步推動媒體服務與產業鏈發展深度融合,構建“產媒”融合新生態。
據悉,陸河縣將以“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力爭于2025年新認證“粵字號”“圳品”“汕農領鮮”等名牌農產品6個以上,打響農產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政企媒聯動,力促特色農產品突圍
今年以來,陸河縣大力實施“文化潤心”工程,通過開設話題,媒體引流等方式,成功舉辦了梅花節系列文旅活動、陸河縣首屆春茶開采節、非遺美食節等一系列特色農文旅活動,以“媒體+文化”,激發了“客韻新城 活力陸河”城市活力和市場動力。
陸河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曾瑋瑋在座談會上指出,“媒體+”賦能是宣傳戰線深度融入經濟主戰場、破解產業發展瓶頸的關鍵切入點和發力點,也是農業產業破解瓶頸的迫切需要,產業發展要與媒體緊密聯動、媒體轉型要服務企業發展,實現“產媒”雙贏。
在全省全力推進“百千萬工程”的大背景下,“媒體+”三年行動方案的出臺,為全省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指明了方向、拓展了路徑。陸河縣迅速召開“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座談會,敏銳捕捉發展新機遇,凝聚政府、企業、媒體三方合力,謀劃陸河實施方案,用好“媒體+”關鍵一招,推動媒體資源與企業需求深度對接、共同發展,打通產銷堵點,讓“陸河味道”香飄更遠,實現產業增效、媒體轉型、互利共贏。
產媒融合,共譜“百千萬工程”新篇
座談會上,與會農業企業代表表示,陸河農產品品質優良,但是,品牌建設、市場推廣仍是短板,知名度不高且銷售渠道單一。近年來,也嘗試用直播電商等營銷模式觸達全國消費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下來,將研發生產高標準的農特產品,希望通過“媒體+”賦能打通產銷對接“最后一公里”,讓陸河農特產品產得出來、銷得出去。
陸河融媒與會代表表示,將積極踐行“媒體+服務”理念,發揮媒體在信息傳播、資源整合、品牌塑造、輿論引導等方面的優勢,讓媒體從“記錄者”轉向“賦能者”,讓農貨“出圈出彩”,為“百千萬工程”注入新動能。
“媒體+”賦能“百千萬工程”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是打通生產與消費、連接鄉村與城市的關鍵環節,也是推動產業興旺、促進農民增收的核心支撐。近年來,得益于省縱向幫扶與深圳坪山橫向幫扶,以及“媒體+”的賦能,陸河青梅、油柑、茶葉產業在生產端、銷售端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接下來,陸河將以“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為導向,構建“科技+媒體+數據”融合模式,讓“媒體+”為產業發展賦能,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讓陸河的每一條產業鏈都煥發生機與活力。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