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糧以地為本。近年來,上護鎮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堅持心懷“國之大者”,以“入戶聯心”為抓手扎實推進耕地保護工作,以嚴實舉措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確保農田姓農,良田種糧。
全面摸清底數,守好耕地保護“責任田” 上護鎮堅決樹牢耕地保護“一盤棋”思想,堅持領導干部靠前指揮,結合開展“入戶聯心”活動推動鎮村黨員干部深入田間地頭“點對點”逐塊核實圖斑類型、面積、分布等情況,全面掌握耕地流出情況,確保摸清底數、不落一塊,并因地制宜研究整改措施,做到“一地一策一案”,按照“先易后難”的原則,及時協調挖掘機等機械設備,動員黨員、群眾參與整改,目前已整改完成26.8畝。同時,堅持預防為先,充分發揮“田長制”前哨作用,創建“執法+”巡查機制,對轄區內用地情況加大巡查力度,推動聯戶干部開展“拉網式”問題排查行動,保持執法高壓態勢,將違法占用、破壞耕地行為扼殺在萌芽狀態。 講清政策措施,算好耕地保護“明白賬” 耕地流出涉及多處林地、果園地,整治難度大,上護鎮以“入戶聯心”為抓手,組織鎮村黨員干部進村入戶向群眾進行宣傳解釋,講好政策措施,確保整治工作順利推進。如樟河村一農戶在永久基本農田種植了梅樹,不愿放棄“眼前的收益”,聯戶人員了解情況后,上門和他談起了心。“叔,您費心費力種的梅樹,收成還得看行情,種糧食有補貼,技術上還有農技員來指導,糧食足,心里才踏實呀。”聯戶人員從糧食安全大局聊到種糧補貼政策,為農戶擺事實講道理,充分尊重群眾意愿,全面考量經濟林木的收益和成本投入,提出補償措施,既算“政治賬”、又算“經濟賬”,既算“眼前賬”、也算“長遠賬”,勸說農戶移除梅樹,在農技人員協助下翻耕土地,播下了適合當季的糧種。 強化宣傳動員,畫好耕地保護“同心圓” 上護鎮結合開展“入戶聯心”“周三夜訪”,引導黨員干部入戶宣傳耕地保護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向群眾深入講解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八不準”、制止耕地“非農化”“六個嚴禁”等政策舉措,發放宣傳資料800余份,引導群眾樹立耕地保護理念,增強依法依規用地意識,鼓勵群眾積極參與耕地保護行動,自覺做耕地保護的宣傳者、倡導者、踐行者,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經宣傳引導,大各村農戶黃叔主動聯系聯戶干部,表示愿意將原有的火龍果園及周邊地塊共18畝作為補充耕地,自行種植玉米、番薯等作物,形成了示范效應,營造了群管群治的良好局面。 下來,上護鎮將持續保持高壓態勢,扛牢耕地保護責任,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全力推動耕地流出圖斑清零,不斷提升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產能,堅決守住耕地保護紅線,守牢糧食安全底線。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