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11日,全國審計工作會議暨全國審計機關先進集體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召開。會議傳達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審計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總結了2024年工作,對2025年各項工作作了系統部署。審計署農業農村審計司(以下簡稱“農業司”)深入學習貫徹全國審計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落實見效、深化農村改革、提高財政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等目標,聚焦主責主業、做實研究型審計,深化改革創新、促進科學規范,以高質量農業農村審計工作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充分認識農業農村 審計工作面臨的形勢任務
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我國糧食生產邁上新臺階,農民收入穩步增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撐。但受多重因素影響,“三農”發展內外部環境呈現出許多新變化,對進一步做好農業農村審計工作提出新的更高要求。
我國“三農”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從國際看,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極端氣象災害趨多趨強,國際糧食危機日益加劇,迫切需要進一步提高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從國內看,我國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2024年糧食產量首次躍上1.4萬億斤新臺階。但農業基礎還不穩固,人民對保障農產品數量、種類、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城鄉區域發展和居民收入仍然存在差距,農業農村審計工作必須深刻認識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
“三農”工作重心已歷史性轉向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黨的二十大作出未來5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到2035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農業強國的戰略部署。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全面振興規劃(2024—2027年)》,制定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規劃。近日,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再次聚焦“三農”,這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連續出臺的第13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一號文件,體現了黨中央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一以貫之,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持續加力。中央財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將農業農村作為一般公共預算優先保障領域,不斷加大投入力度。農業農村審計工作要以保障黨中央關于“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落實見效為主線,自覺運用規律性認識,聚焦主責主業,深化研究型審計,切實發揮審計監督獨特作用,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農業農村審計高質量發展需要持續推進。黨的十九大以來,審計體制實現系統性、整體性重構,審計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習近平總書記在會前作出的重要指示,既有對審計工作的明確定位和充分肯定,更有對審計工作新的要求與殷切期望,為新時代新征程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署黨組提出把民生審計作為推動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重要抓手,強調要在研究方面下苦功夫,在組織地方審計機關一起審計方面探索新的路徑。在署黨組正確領導下,農業司以促進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落實見效、深化農村改革、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為目標,以統一組織農業農村審計項目為平臺強化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以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方法為手段提升審計質效,以“四個一批”(即定期征集甄選推送一批優秀涉農審計“方案、報告、案例、經驗方法”,強化業務交流和互學互鑒,以下簡稱“四個一批”)為抓手促進各地農業農村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近年來統一組織實施農業農村審計項目14個,向黨中央、國務院報送審計綜合報告、審計信息等30余篇,多次得到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重要批示。新征程上,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總要求,持續深化研究型審計,不斷推進農業農村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科學規范開展 農業農村審計工作
侯凱審計長深刻指出,審計工作當前最突出的矛盾依然是審計作為與審計地位不相適應,集中表現為審計工作還不夠科學規范、審計質效仍需提升。對標對表黨中央和署黨組部署要求,各級審計機關農業農村審計部門要扎實開展好涉農審計項目,全面查擺在項目立項、組織實施、成果利用、審計整改等方面存在的短板弱項,推進農業農村審計工作高質量發展。
加強立項研究,科學精準確定審計重點。農業司堅決做實做細研究型審計,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建立包含32個審計項目的農業農村審計中長期項目庫,及時完善審計對象資料庫,并通過“四個一批”加強對地方立項指導。通過牽頭組織實施的全國統一組織審計項目,持續提高農業農村審計的廣度、精度和深度,促進保障糧食安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服務保障黨中央“三農”工作決策部署落實的主動性、契合性不斷增強。下一步將持續強化立項研究,謀劃好“十五五”農業農村審計工作規劃,更新完善中長期審計項目庫,增強審計項目前瞻性。同時加強對各地農業農村審計項目立項的指導,探索“出題目”方式組織地方審計機關開展審計,有效調動地方審計機關工作積極性。
加強組織管理,規范深入開展現場審計。為落實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要求,農業司在每年具體編制年度農業農村審計項目計劃時,統籌考慮地方審計機關審計力量,基本保證每個省級審計機關每年能參加1個全國統一組織農業農村審計項目。近年來,組織地方審計機關實施了9個農業農村審計項目,從力量投入到審計成果,地方審計機關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發揮農業司牽頭作用,提前調研試審,及時下發審計要點指引,定期調度審計現場情況,與各個審計組點對點召開審計中期會,做好審計問題“標準件”,促進上下貫通、步調一致。同時,指導各地通過“上審下”“交叉審”等方式,充分發揮市縣審計機關駐在基層、熟悉情況、便于工作的優勢,推動審計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一線下沉、向群眾身邊延伸,有效調動基層審計積極性。充分運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方法,有效提升審計覆蓋面。下一步將持續做好審計現場組織管理工作,強化全流程質量控制,不斷深化審計工作全國一盤棋格局。
加強成果分析利用,提高審計質量成效。農業司督促各地嚴格落實重大事項請示報告制度,牢固樹立“有問題沒發現是失職、發現問題不報告是瀆職”意識,做到查真相、說真話、報實情。同時,加強對地方農業農村審計工作情況調度,分析各地農業農村審計工作成效特點和差距不足,為署黨組決策提供支撐。下一步將圍繞提升審計成果質量,落實研究型審計要求,實現“資金—項目—政策—政治”雙向貫通,做好問題“深加工”,深挖問題背后存在的體制性障礙、機制性缺陷、制度性漏洞,不斷提升農業農村審計成果的全局性、宏觀性和建設性。
加強審計整改,促進成果運用貫通協同。認真貫徹落實審計整改“下半篇文章”與揭示問題“上半篇文章”同樣重要,必須一體推進的重要要求,壓實審計整改“三個責任”,形成監督合力、整改合力。堅決扛起審計機關督促檢查審計整改的政治責任,切實加強審計整改全口徑、全周期規范管理,按照“審計取證”標準加大整改跟蹤督促力度,做好對農田水利、鄉村建設等問題整改情況的實地踏勘核實,嚴把問題整改銷號關,嚴防虛假整改。著力強化主管部門在審計整改中的監督管理責任,推動以審計整改為契機開展專項整治和完善機制制度,形成長效機制。著力做好與紀檢監察機關的貫通協同,不斷完善農業農村審計發現問題線索定期移送、交辦督辦、結果反饋機制,維護涉農資金安全。下一步將指導各地規范整改要求,通過專題會議研究、開展現場核查或專項整治、發送督促整改函、將審計整改情況納入考核體系和巡視巡察范圍、組織整改專項審計等方式,建立健全各方合力推進審計整改的工作機制,高位推動審計查出問題整改落實到位。
鍛造忠誠干凈擔當 農業農村審計干部隊伍
打鐵必須自身硬。農業農村審計干部隊伍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對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保持清醒認識,提升能查能說能寫本領,嚴守各項紀律規矩,持續加強作風建設,守護好“國家審計”金字招牌。
久久為功促進業務能力提升。為加強農業農村審計骨干人才儲備和培養,農業司率先組建了全國農業農村骨干人才庫,明確骨干人才選拔標準,完善相關管理制度,通過推薦核定入庫骨干人才370多名,并通過以審代訓、研討交流、參與專項工作等方式加強培養,充分發揮他們的示范帶動作用。每年精心組織全國農業農村審計培訓班,安排外部師資授課、審計業務講解、優秀審計項目和審計案例交流等培訓課程,推動業務培訓向基層審計機關和骨干人才貫通傾斜。
持之以恒加強紀律作風建設。農業司堅決落實全面從嚴治黨政治責任,教育引導黨員干部充分領會署黨組對審計機關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形勢作出的新判斷,全面梳理職責履行中的廉政風險,堅決摒棄盲目樂觀情緒、看客心態和僥幸心理,時刻警惕“溫水煮青蛙”式的拉攏腐敗。組織全司黨員干部對照黨章黨規黨紀規定要求和違紀違法案例暴露的薄弱環節逐條自查,引導黨員干部始終把紀律規矩挺在前面,內化為日用而不覺的言行準則。下一步將持續鞏固黨紀學習教育成果,持之以恒強化作風建設,努力傳承審計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注重家庭家教家風,自覺凈化社交圈、生活圈、朋友圈,堅決防止“由風及腐”。注重發揮農業農村審計接近基層的優勢,加強調查研究,深入了解、推進解決農民群眾的實際困難,不斷提高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和杰
作者系審計署農業農村審計司司長
(本文刊登在《中國審計》2025年第6期)
責任編輯:夏藝文
(內容來源:中國審計雜志)
您訪問的鏈接即將離開“陸河縣人民政府”門戶網站,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