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田鎮下轄13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分別為新田居委、新田村、麻地村、屯寨村、田心村、陂坑村、湖坑村、參城村、激石溪村、北山村、新村村、橫隴村、聯新村、聯安村。
新田村委概況
新田村位于陸河縣西南部、新田鎮中部,全村總土地面積5120畝,其中水田960畝、旱田1072畝、山地3088畝。共有7個自然村:高田、新豐、老圩(上、下)村、大埔、豐山、湯子寨;共有7個村民小組、人口5036人、戶數1006戶、常住人口3680人。新田村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底蘊,堅持黨建示范引領,結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全力打造新農村建設,建設農民生活幸福的社會主義新農村。近年來實施的重大項目有:新農村建設(大埔戲臺及活動廣場、老圩(上、下)村戲臺及廣場升級改造,新田公園文體活動廣場升級改造、安裝路燈、粉刷豐山村部分墻體外立面、村頭標識)、水泥路硬底化(村委至坑角自然村道路路面全部升級改造、巷道及房前屋后硬底化)、各自然村公廁建設。
新田居委概況
新田社區總占地面積0.8平方公里。(外出人員占全村總人口50%以上,多數在外開小店、打建筑工等,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剩下的在村里的老年人、婦女)社區居民收入多數是在外地打工。近年來,新田社區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村中的“臟、亂、差”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自然村之間水泥路面已基本貫通,村民樓房建設整齊,全村整潔干凈,群眾的建設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力地推動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逐步營造了一個舒適、文明、衛生、優美的生活環境。
麻地村委概況
麻地村位于新田鎮東南部,距縣城22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1公里,麻地村委與新田圩僅一河之隔,潮惠高速橫穿麻地,并設有“陸河服務區”。麻地村地處丘陵地帶,森林覆蓋率較高,河水穿村而過,擁有背山環水的自然人居環境。麻地村總面積1.6平方公里,農田面積:500畝、林地面積2300畝;可投入使用農田有100畝、林地有2000畝左右。全村共有468戶,2800人,男女比例5:4,常住人口1750人,其中40歲及以上占55%;16歲及以下占30%。外出流動人口980余人,占全村人口35%。共有3個自然村:麻地,背眉灘,宗灘。
屯寨村委概況
屯寨村委下轄新一、新二、上鋪、五隊、寨頂、東門江、下油車等7個村民小組,現有村民600多戶3000多人。該村在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區位、交通等綜合優勢,大力發展柑桔種植,并先后吸引了南方鑄造廠、兆豐涂料廠等多家企業落戶,以及新田環城路、美食城等市、縣重點項目建設,很好的促進了當地可持續發展。在新田鎮逐步實現擴容提質的進程中,屯寨村發揮了積極作用。也是在新田鎮不斷實現擴容提質的同時,屯寨村迎來了更多機遇,發展穩中向好。
田心村委概況
田心村委會位于新田鎮西北面,陸河縣西南部,距縣城和縣政府所在地22公里。田心村委現有人口3975人,下轄4個自然村:田心、灰寨、珠塘、徑口,主村在田心自然村,全村耕地面積約1432畝。當地地勢相對平坦,且土質肥沃,盛產水稻、花生及各種蔬菜。新田鎮青年水庫位于該村。
陂坑村委概況
陂坑村委位于新田鎮西北邊,與本縣的上護鎮毗鄰,下轄陂坑、高排、珠湖、樓背、寨仔、坪徑等6個自然村,現有村民150多戶900多人。全村耕地面積僅400多畝,山地面積6000多畝,散種有菠蘿、青梅、香蕉、柑桔、火龍果等亞熱帶水果,是一個“山多、地少、偏遠”村。該村村民大部分遷到新田圩居住,或在外務工、從政從商,或往返村中農作。近年來,陂坑村黨支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在縣委、縣政府和鎮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黨建引領,聚焦“八大美麗”,整合干群力量,動員鄉賢助力,齊抓共管,贏得了廣泛關注。
湖坑村委概況
新田鎮湖坑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西北部的偏僻高寒山區,總面積約39平方公里,下轄21個村民小組,日常工作分4個片區:湖坑片區(湖坑、再仔頭、鹿湖、江西坑、輋寮),犁北坑片區(橫石、日洲坑、凹背、下樓、上段、瀝背、百羅陶),統坑片區(白茫洲、統一、統二、黃泥潭),新坑片區(白石其、黃竹頭、上吉、下吉、馬石),行政村在湖坑自然村,共有415戶2458人。
湖坑村還是大革命時期紅二師改編的所在地和海陸紫縣委、蘇維埃政府的駐地,屬革命老區,有著輝煌的革命斗爭史?!?922年冬,海豐總農會副會長楊其珊(1871-1933,彭湃同志的親密戰友,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到新田區發動農民運動,并于1923年春在新田區碣石溪鄉黃泥潭暨現在的湖坑村委黃泥潭自然村召開農會成立大會,率領當地勞苦大眾開始了對地主劣紳的艱苦斗爭。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部隊陸續抵達當地,掀起了更加轟轟烈烈的革命大潮。】
當前,湖坑村委在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以“紅色圣地·美麗湖坑”為主題,全力打造“紅色村”,傳承紅色歷史基因,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擬通過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帶動老區人脫貧奔康。
參城村委概況
參城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西北端,總面積15.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84畝,林地1.8萬畝?,F有6個村民小組,分別為大門村、東門村、西門村、下圩村、竹新村、響水,共有887戶,戶籍人口4473人,其中常住人口2350人。
參城村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相傳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有藍姓在此置居,后遷走,再后來又有了葉、郭、楊、周……等12姓陸續遷入,繁衍生息,世代延續。據有關資料記載,官府于明隆慶六年(公元1572年)開始在現在的參城村位置駐兵設防,打壓義軍,并于明萬歷二年移惠州參將于此,建營房72間,四周筑高6米、厚1.5米、長2000多米的城墻,建東、南、西、北門,參將候繼高奉命帶兵駐守,是為參將府,后于明末(公元1644年)撤廢,為當地平民居住。后人取“參將”的“參”字和古城之意,稱此地為參城。時過境遷,現在的參城村,風光秀麗,欣欣向榮。
激石溪村委概況
激石溪村位于陸河縣西南部,新田鎮西北部的偏僻高寒山區,距縣城所在地約40公里和鎮政府所在地12公里,東界湖坑村,南連海豐縣,西連惠東縣,北連紫金縣。現有8個村民小組,分別為壩仔村、上屋村、博背村、梅章村、上完村、宮排村、暗徑村以及橋頭村,共有232戶,總人口1256人,其中常住人口800人。
這里曾是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海陸豐農民運動的紅色沃土和中國共產黨第一支正規部隊紅二師的革命根據地,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恩來、古大存等同志曾在此指導戰斗,中共第五屆中央委員會委員楊其珊,以及范照南等數以千計的革命先烈埋骨于此。建設有激石溪革命根據地先烈紀念園、紅二師紀念亭等,是廣東省中共黨史學習教育基地、廣東省干部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汕尾市黨員教育基地、陸河縣愛國主義現場教學基地、陸河縣黨員教育基地。當前,激石溪村在上級黨政的高度重視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扎實推進“紅色村”建設,深入打造激石溪紅色旅游特色景區,在發展紅色旅游的同時,修繕保護紅色革命舊址,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并為當地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就業創業機會,實現脫貧奔康,共建美好家園。
激石溪村還是新田鎮人民的母親河“新田河”的主要發源地。由于水資源豐富、地勢落差大,村里還建設有多座?。ǘ┬退Πl電站,為新田鎮乃至全縣、全市的生產生活用水用電作出了積極貢獻。汕尾市國有吉溪林場也位于激石溪村。
新村村委概況
新村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的最西邊,總面積8.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畝,其中水田1200畝,林地約1.3萬畝,全村共有9個自然村,9個村民小組。住戶總數為472戶,常住人口1765人,戶籍人口2350人。本村有9個最小網格,分別為:北坑網格,石召網格,大楠網格,新村網格,荷樹凹村網格,下凹網格,陶仔網格,埔新網格,珠田網格等。全村共有耕地1100多畝,山地4000多畝(含鎮屬陶仔果林場),清霞寺旅游景點以及再頭水庫位于該村境內,國道G235線穿境而過,嘉冠木業等實體經濟在該村壯大發展。該村充分發揮交通便利、土地肥沃等綜合優勢,積極引導村民發展火龍果、荔枝、龍眼等亞熱帶水果種植,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發展之路。
橫隴村概況
橫隴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西南端,總面積7.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3000多畝,林地8361畝。轄區內8個自然村,分別為上下布村、寮前村、埔尾村、新屋村、早禾垅村、顯屯村、柴隴村、松林村,共有603戶,總人口4030余人,其中常住人口3500余人。該村發揮自身優勢,依托生寶種養有限公司,引導村民大量種植荔枝、龍眼、水果型木瓜等,較好地解決了村民就近就業、就近創業問題,幫助提高了群眾收入。近年來,橫隴村完成了村頭標識、公廁、衛生站的修建工程,村道路建設實現了行政村通行政村道路硬底化,拆除危舊磚瓦房80余間,房屋空地拆舊復墾,提升了鄉村風貌,農村人居環境得到很大改善,營造了一個整潔、文明、優美、和諧的生活環境。
北山村概況
北山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的最西邊,總面積1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214畝,其中水田1476畝,林地2萬畝,全村共有5個自然村,5個村民小組。住戶總數為543戶,常住人口2083人,戶籍人口2797人。全村耕地面積約2214畝、山地面積約2萬畝。當前,該村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奮力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聯新村概況
聯新村位于新田鎮東南部,與聯安、橫隴、麻地三個村委為鄰,距新田鎮政府所在地約5公里。土地總面積10.0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565畝(水田1245畝),山地面積約14000畝。近幾年來,該村結合實際,成立了共拓火龍果種植專業合作社,積極引導廣大村民種植火龍果等特色作物,大大增加了村民的經濟收入。當前,該村在上級黨政的正確領導下,以“三清三拆三整治”為重要抓手,以推進耕地提質項目為著力點,奮力創建社會主義新農村。
聯安村概況
聯安村位于陸河縣新田鎮東南端,螺河與新田河交匯處,與陸豐大安、西南二鎮相鄰,現有4個村民小組,分別是渡仔頭自然村、牛牯頭自然村、咸宜自然村、西坑自然村。共有497戶,戶籍所在地總人口3026人,其中常住人口1800人。近年來,聯安村在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不斷加大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村中的“臟、亂、差”的現象得到很大改善,自然村之間水泥路面已基本貫通,村民樓房建設整齊,全村整潔干凈,群眾的建設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有力地推動了農村“三個文明”建設發展,逐步營造了一個舒適、文明、衛生、優美的生活環境。